找到相关内容1597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湛然“无情有性”思想中的“真如”概念

    唯净者,是在空论无情有无佛性的问题,完全不明白台宗立圆顿教义的要旨。如果了解天台的“唯心体具”,便不会有能、所,有情、无情等差别的分辨执著。所以湛然极力  页53  提倡“唯心体具”的重要性,并且质疑...

    郭朝顺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5370099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一辑

    注释,或搜集名相注释的著作,未予分类,在此附带提及。  如用审慎客观的态度来探讨,第一类的佛经是否世尊亲口,迄今仍旧无法分辨。盖以佛经结集与用文字明载之确定,大约有二百年的时差,而各部派陆续传出的圣典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170224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二辑(2)

    考据学者常以之作为真伪的分辨,即有原典的是真经,无原典的是伪经。问题是,从佛经翻译的史实来看,有人伪造原典,然后再译成汉语,也有由梵僧口述原典而翻译,也有可能大量的原典丧失于不重视历史文物的印度境内,而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37022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2)

    障碍。依此原则去探究大藏经,即知那只不过是一大锅令人分不清菜色和菜味的东西而已,这些被学术界奉若圭臬的文字相,在修行人的眼里只有无奈的摇头叹息!可怜的佛子啊!连大学教授和高僧的差别是什么都分辨不出,又将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670230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慧日集(第一辑)

    自我─   告诉你,迷与正如何分辨   如何摆脱生活   请回头看看吧!   第51篇   终日著意寻般若,不可得;   一身俗尘尽抛却,通消息。   第52篇   发大慈悲,怜悯一切。心生舍想,名真...菩萨行者一念发心,即有不思议,岂可用外表形相来分辨一位真正的修行人?三思!三思!   第101篇   能为众生福田及依止的僧宝,须具足四个要件:(一).持戒清净(二).多闻智慧(三).能满足一切众生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270236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止观入门

      (三)痴─心性闇昧,没有智慧。不能明白审察事理,分辨邪正、善恶、执真作假,执假作真。意 谓痴乃一种盲目的、非理性的,缺乏正思惟能力的状态。一切烦恼的总根源,均由痴而 起。  (四)慢─即贡高我慢,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3570239.html
  • 唐开元二十年禁断摩尼教原因辨析

    华有数十年的中原传播期,中间又有吐火罗慕阗入朝一事。玄宗岂能分辨不清它与民间佛教异端的实质差别?事实上,正是因为玄宗清楚摩尼教的实际背景,才会允许胡人保有“西胡乡法”,而没有全面禁断。因此,笔者以为,...

    王媛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5270483.html
  • 认知与价值

    观照一切,孟子侧重的是分辨一切的善恶是非,而大乘佛学则侧重的是解消一切的执著。   大体而论,大乘佛学与庄子之学较为接近,而两者也皆可为孟子之学的对立面,甚至是解构孟子之学的依据。不过,可以解构,也可以...

    袁信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75370684.html
  • 黑水城出土西夏弥陀画初探(2)

    左右。由于这两尊菩萨冠中并无立佛或宝瓶,无法分辨何者为观音,何者为大势至。左上方靛青色的天空中,飘浮着一支箫和一把琵琶,表示仙乐在天。这幅「西方净土图」的图像和布排皆与上作大同小异。不同之处为此幅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03770820.html
  • 罗近溪“打破光景”义之疏释及其与佛教思想之交涉

    光景』从心而生,又说『原从妄起』,究竟『光景』如何生起﹖『光景』与『心』如影随形,又如何分辨﹖宋代理学从这道德实践上溯天道性命,明儒所重则是将天道性命回归到主观的心体,心体又分真妄,这确非先秦儒学可以...

    古清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211970848.html